邹应斌工作照片(2)_副本.jpg

  邹应斌,男,1954年2月出生,湖南省长沙人,中共党员,湖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从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科研教学工作,于1980年参加中科院农业现代化委员会主办的培训班学习农业系统工程,1987-1988年由国家公派赴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进修作物生理及生长模拟。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作物学)评议组成员,农业部水稻生产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农作物(稻)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专家,2011南方粮油作物国家协同创新中心耕作与栽培创新平台主任,湖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点领衔人。先后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建国70周年纪念章,湖南省先进个人,袁隆平农业科技奖等荣誉。

  在科学研究方面,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国际水稻所合作、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专家、湖南省重点项目等课题20余项。研究提出的双季稻“旺壮重”栽培技术、超级杂交稻“三定”栽培技术、杂交稻单本密植大苗机插栽培技术、油菜茬水稻免耕栽培技术,以及研发的水稻种子包衣剂、水稻叶面肥(谷粒饱)等物化技术产品,在省内外水稻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参与研究的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主持研究的课题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8项。在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Field Crops Research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50多篇,在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等出版著述6部,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3项。其中,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有:

  针对超级杂交稻高产样方与农民生产田产量差距大,栽培技术要求轻简、精准等技术难题,研究提出了超级杂交水稻因地定产的栽培理论,氮肥区域尺度和田间尺度的施肥方法,形成了定目标产量、定群体指标、定技术规范(三定)栽培的关键技术及形态生理指标,实现了超级杂交水稻高产与氮高效利用协调的生产目标。2010年以来,该技术连续7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水稻生产主推技术,在湖南省及周边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为了解决机插杂交稻用种量大、秧龄期短、秧苗素质差、双季稻品种不配套等技术难题,研究提出了杂交稻单本密植大苗机插栽培技术及精准播种、分层无盘育秧方法,实现了杂交水稻由手工单苗栽插到机械单苗栽插的技术创新,突破了了双季晚稻大苗机插的技术瓶颈。该技术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和湖南省农业主推技术,在湖南及周边杂交水稻主产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2016年隆平高科独家转让,将该技术结合种子营销开发应用。

提出了作物物化栽培的概念,即将栽培技术通过肥料、农药等载体形成物化产品,生产上通过应用物化产品推广技术。研发的水稻叶面肥“谷粒饱”、水稻种衣剂“苗博士”等物化技术产品,分别于1993年和2002年获得农业农村部生产许可证,连年批量生产,成为农民喜爱的物化栽培技术产品。

DSC09906_副本.jpg

  在人才培养方面,讲授了作物栽培与耕作进展(水稻)、作物生长发育(水稻)等专题,主讲了作物化学调控、水稻栽培技术等课程。培养博士生19名(留学生1名),硕士生27名(留学生1名),其中3人获得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领衔的水稻生理研究生培养团队获得湖南省首届优秀导师团队奖。

  1995年至今,每年多期次为科技部、商务部委托隆平高科承办的国际培训班系统讲授了杂交水稻高产生理与栽培技术,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农村部委派,先后赴菲律宾、埃塞俄比亚、泰国、孟加拉、朝鲜、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讲授杂交水稻高产生理与栽培技术,为培养杂交水稻产业化国际人才作了有益的贡献。

  在社会服务方面,2004-2016年兼任农业农村部水稻生产专家组成员、2016-2010年兼任科技部粮丰工程项目执行专家组成员、2010-2016年湖南省水稻高产创建专家组组长等,在省内外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水稻生产考察和调研工作,为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省内外各级培训班讲授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机插秧栽培技术、免耕栽培技术、集中育秧技术等200余场次,每次讲授内容和培训效果的满意度高。

  2019年退休以后,兼任隆平高科隆平种业首席栽培专家,先后在湖南安乡、刘阳、安仁、常宁、衡阳、赫山、汉寿,以及湖北、安徽、河南、江西、四川、广东、重庆等40多个县(市)推广应用杂交稻单本密植大苗机插栽培技术及机插稻育秧技术,技术及其服务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和好评,帮助建立了一批千亩、万亩机插秧及育秧社会化服务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