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至13日,由我校主办,衡阳县农业农村局、湖南省棉花协会及湖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共同承办的“衡阳盆地棉区棉花机收现场观摩暨机采棉关键栽培技术交流会”在衡阳县顺利召开。来自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湖南省棉花协会的领导与专家,以及衡阳盆地棉区各植棉大县、湘南重金属污染区各植棉县的相关负责人和种植大户等7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我校棉花研究所对口指导的台源镇机采棉规模化产业基地,现场观摩了棉花机械采收的全过程。我校棉花研究所所长、农业农村部棉花生产专家组成员、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良种繁育岗位专家周仲华教授详细介绍了机采棉种植新模式及全程机械化生产各环节的技术要点。与会专家对我校在探索适应湖南气候特点的全程机械化关键栽培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图1 与会专家领导参观台源镇衡阳县机采棉规模化产业基地
在随后召开的技术交流会上,农学院党委书记刘敏主持会议。衡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礼根致欢迎辞,并介绍了衡阳县棉花生产情况。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李毅、农学院副院长钱论文分别代表学校和学院致辞,对省农业农村厅长期以来对我校棉花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将继续加强棉花科研团队建设,为解决湖南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难题提供科技支撑。
会上,湖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各岗位专家及试验站站长分别就相关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体系咨询专家对湖南省棉花机械化采收的成效与存在问题及产业体系工作进行了分析点评;衡阳盆地棉区各棉花大县及湘南重金属污染区各植棉县分别汇报了当地棉花产业发展情况;湖南省棉花协会会长、银华集团董事长刘中军介绍了今年全省棉花收购、专业仓储与质量公检相关情况;湖南棉花与蚕桑研究所所长肖才升对衡阳盆地机采棉成效给予高度评价;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副处长邓享棋、种植业处三级调研员刘志坚分别就今年湖南棉花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张志刚在会上作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湖南农业大学技术团队和衡阳县在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方面取得的成效。他强调,要紧紧抓住品种选育这一关键环节,加强技术集成与推广,充分发挥衡阳特有的产业规模优势,持续推进棉花绿色生产技术创新,为全省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纤维作物和油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湖南作为中国最南端的棉花主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2024年,湖南棉花面积与总产量已跃居全国第4位。
我校在棉花科学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根据学校官方认可的办学渊源考证报告,修业学校早在1923年就创办了农业部,并在长沙南郊新开铺“开辟园圃水田,设棉稻试验场”,开展棉花与水稻的试验研究。到1931年,在彭先泽先生的带领下,学校先后培育出“修农1号”、“修农2号”等优良品种,为湖南乃至全国的棉花科研与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集中展示了衡阳盆地棉区在推进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应对重金属污染挑战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是我校棉花科研团队在新时代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实践,必将为我校乃至全省棉花科研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开拓新局面。
图2 会议合影
通讯员、摄影:周仲华、屠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