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2023级硕士生丁晓萍以第一作者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农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丁晓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上发表题为《Genetic variants of OsWRKY70 modulate ROS levels to improve rice stress adapt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揭示了水稻转录因子OsWRKY70通过遗传变异调控活性氧(ROS)水平,从而帮助水稻应对冷害和盐胁迫的分子机制,为水稻抗逆育种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

1OsWRKY70:植物逆境响应中的关键调控因子

OsWRKY70是WRKY转录因子家族Group I中对非生物胁迫响应最快的成员之一。通过对202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分析,研究共鉴定出OsWRKY70基因中的5个关键非同义SNP位点,并据此划分出三种主要单倍型:OsWRKY70HapIOsWRKY70HapIIOsWRKY70HapIII

其中,OsWRKY70HapI单倍型(代表品种:日本晴、中花11)表现出对冷害和盐胁迫的双重耐受性;而OsWRKY70HapII单倍型(代表品种:广湘24S)虽然在耐盐性方面显著增强,但对低温胁迫则更加敏感。研究表明,OsWRKY70HapI在寒冷环境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而OsWRKY70HapIOsWRKY70HapII两个单倍型均可显著提升水稻的耐盐性(图1a-b)。

进一步分析发现,OsWRKY70的+270(A/C)和+296(T/G)两个关键非同义突变位点与水稻的耐寒性密切相关。其中,OsWRKY70HapI型(270A-296T)和OsWRKY70HapII型(270C-296G)在蛋白质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图1c)。通过AlphaFold结构预测发现,OsWRKY70HapIOsWRKY70HapII的蛋白构象差异明显:在OsWRKY70HapI中,氨基酸残基+90I和+99I更靠近WRKY结构域中的β折叠区(该区域是识别并结合下游基因启动子的关键结构);而在OsWRKY70HapII中,这两个残基位置(+90M、+99T)远离β折叠区(图1d)。这种空间结构上的差异可能导致OsWRKY70HapI在调控下游抗逆基因时具有更强的DNA结合亲和力,从而赋予植物更优越的抗逆能力。

图1. OsWRKY70单倍型在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群体中对盐和低温逆境的响应

2OsWRKY70提升抗寒抗盐的效果

在转基因水稻中,通过过表达OsWRKY70HapI单倍型,研究发现这些转基因水稻在低温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其抗寒性提升的原因在于ROS清除活性增强,细胞膜稳定性提高。与此相比,OsWRKY70HapII虽然在耐盐性方面表现出色,但对寒冷胁迫较为敏感,这也表明不同单倍型在应对不同胁迫时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图2)。

图2.OsWRKY70HapI耐盐耐低温;而 OsWRKY70HapII耐盐、低温敏感

3OsWRKY70调控水稻耐逆的分子机制

OsWRKY70HapI通过上调抗氧化基因OsMYB4,显著提高ROS清除能力,减少氧化损伤,从而增强耐冷性;而OsWRKY70HapII则上调ABA代谢主要基因OsABA8ox1,削弱ROS清除能力,导致冷敏感性增加。OsWRKY70HapIOsWRKY70HapII两种单倍型均能上调耐盐基因OsMYB21OsAMTR1的表达,维持ROS平衡和离子稳态,从而显著提升耐盐性(图3)。该研究填补了WRKY转录因子在ROS平衡与胁迫适应机制中的知识空白;OsWRKY70HapI单倍型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培育兼具耐冷和耐盐特性的水稻新品种。研究成果为应对全球土壤盐碱化和极端气候挑战提供了新思路,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图3. OsWRKY70调控水稻耐受逆境的分子机制

农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丁晓萍和2021级已毕业硕士程功叶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湖南农大刘次桃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湖南女子学院段美娟研究员,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袁定阳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项目(2022PT1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2050,U21A20208),湖南省科技创新计划(2021NK1012, 2023NK1010)以及长沙市科技项目(kq2402111)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doi.org/10.1007/s00122-025-04953-5

通讯员:刘次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