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处,科技助农时。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师生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实验室搬进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三湘沃野,在春耕生产关键期开展科技支农系列行动,用智慧与汗水浇灌乡村振兴的希望之田。
智慧服务解难题 科技春雨润烟田
3月15日,慈利县烤烟移栽现场迎来特殊"技术员"。张一扬教授带领研究生团队针对当地劳动力紧缺难题,既当"突击队"又做"智囊团"。他们创新采用"双行凹型垄"移栽技术,通过精准控制株距35厘米、行距120厘米的科学参数,使烟苗成活率提升至98%。团队研发的"移栽施肥一体机"更将作业效率提高3倍,让传统"苦累活"变身"技术活"。"这些伢子带来的不仅是劳力,更是现代农业的金钥匙!"烟农张德贵看着整齐划一的烟垄感慨。
研究生团队指导农户进行烤烟移栽
科技套餐到田头 水稻育秧启新篇
3月下旬,在赫山区水稻种植基地,黄敏教授团队的"科技服务套餐"也加入了春耕行动。田间,曹放波老师蹲下抓起泥土,向农户讲解土壤透气性和肥力对水稻根系发育的影响,强调耕种深度的重要性。在育秧大棚,团队推广岩棉育秧技术,展示岩棉块铺设过程,讲解播种后温湿度把控要点。农户们认真倾听、积极提问,团队成员耐心解答,科技助力丰收的种子在这片土地悄然种下。
曹放波老师与研究生一同铺设岩棉育苗盘
数据赋能产业兴 苎麻科研谱新章
3月28日,苎麻长期定位试验基地呈现火热科研图景。佘玮教授团队运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建立苎麻光合参数动态模型。一部分同学手持测量仪测量苎麻株高,精准记录数据;另一部分同学测定苎麻光合参数,分析不同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光合效率。工作中,大家交流科研经验,探讨数据价值,在严谨的科研氛围里提升专业素养,为苎麻产业高质量发展积累数据、奠定理论基础。
农学院研究生进行苎麻株高测量工作
青春筑梦新时代 强农有我勇担当
在浏阳烟草试验田,杨友才教授团队研究生们躬耕不辍。天刚破晓,他们就扛着工具来到田间,先覆好薄膜并压实边缘,再用打孔器有节奏地打孔。他们研发的"北斗导航覆膜打孔系统",将孔距误差控制在±0.5厘米内。大家深知烟草春耕的意义,在劳作中加深了对土地的情感,坚信辛勤耕耘能换来秋日丰收。
农学院研究生进行覆膜打孔工作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师生持续活跃在春耕生产一线,将知识化作行动,开展科技助农服务。未来,学院师生将会继续秉持热忱,让更多农业科技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让雷锋精神在助农路上持续闪耀,推动农业发展迈向新高度。
通讯员:杜百知、杨一之
摄影:陈文博 刘柯 张摇摇 盛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