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学(草业科学的简称)是研究草与草地属性、功能及其合理利用的学科,即研究草和草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特性、发展规律、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20世纪50年代湖南农业大学在畜牧学、园艺学学科下开展了牧草生产、草坪、草地生态等草学学科领域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2000年在作物学、畜牧学和园艺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成功申报草业科学本科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同年成立草业科学系;2004年首次招收草学硕士研究生,并成立草业科学研究所,自此草学科研平台与学科团队构建基本完成;2011年获批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单位;2012年获准新增草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获批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17年12月学校进行校内学科调整,将草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调整为作物学一级学科下自设的草业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科研平台以草业科学研究所、苎麻研究所为核心,以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旱地作物研究所和农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等校院共享科研平台为依托。已有校内教学基地4个,总面积近40 000 m2;校外教学基地8个。科研设备及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条件完全满足学科点研究生科研需求。
本学科以亚热带草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为导向,立足区域需求,把握草业发展前沿,发挥学科优势和多学科交叉的特色,凸显饲草学与畜牧学、草坪学与园林工程、循环农业与恢复生态学等关联学科的交叉融合。“十二五”以来获得了国家各部委、国家自然基金委、湖南省等科研项目支持,在科研奖励、编写出版教材专著、发明专利、登记审定草类品种、发表SCI和核心中文期刊论文各方面,学术特色和亮点同频共振,成绩斐然,师资队伍成长性和活跃度高。多年来草学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贡献,确立了在我国南方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支撑地位,对我国南方草业科技教育和科技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十三五”期间草学学科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地方鲜明特色和区域优势,跻身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草业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在推动学科发展同时,为南方亚热带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 草坪学:主要研究草坪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新品种选育,优异坪用性状形成机理及逆境胁迫生理生态响应与分子调控,高档常绿草坪建植与养护等。
2. 饲草学:主要研究饲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新品种选育,优质高产抗逆性状形成机理及分子调控,饲草高产优质栽培,草产品加工贮藏与利用等。
3. 生态草资源学:主要研究南方生态草资源收集、评价及优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南方草地改良、生态修复、草地农业循环利用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