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授权点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争取在未来五年将本学科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主要从下面5个方面进行建设。
1、学术团队建设
种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近年来不断扩充师资力量,已具备了较强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实验条件。本学科现有任课教师27人,均具有高级职称,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5人,是一支专业性较强的师资队伍。
未来五年内,本学科将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争取引进2~3名高层人才,做到每个研究方向有3~4名导师,每个方向有1名在国内有影响的带头人。加强与国内国际的交流合作,聘请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为我学科点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由于本学科点年轻老师较多,将出台相关措施在未来五年内加强对年轻老师的培养,使其在科研、教学方面走在全国兄弟院校的前列,形成一支“队伍高素质、教学高质量、科研高水平”的学术团队。
2、人才培养
为进一步提高学科整体研究水平,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外或国内著名大学攻读学位、进修或合作研究,并保证回校工作。
加强研究生业务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研究生能够满足我国种业发展对种业科技人才的需要,并能在相关的专业从事技术指导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3、科学研究
鼓励本学科的老师组成团队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多学科联合攻关,实现资源共享和实验室共建。未来5年争取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国家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转基因专项等国家及省级重点项目经费1000万元以上;争取获得国家级奖励成果1~2项、省级奖励成果3~4项;育成10个以上的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
4、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1) 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建设
争取申报省级的种子科学与技术研究平台;建设种子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将该实验室建设成为“校级重点实验室”。
(2) 图书资料建设
积极配合学院资料室和学校图书馆合理增订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杂志,以利于学生对本专业国内外研究进展的了解。增加外文图书、影印图书的比例,充实学科点图书储备量,为师生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
5、学术交流
与国内外其他大学的同类学科进行交流,使本学科在学术信息、学术研究和本领域前沿课题研究方面保持其先进性、可靠性、创新性、超前性。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未来五年争取承办1次国内大型会议,以提高湖南农业大学种子学科的知名度,增加国内影响。
二、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学位点名称 |
种子科学与技术 |
授权时间 |
2003年 |
学科研究方向数 |
4 |
一级点下设二级点数量 |
|
学位点总人数(人事关系在本校) |
16 |
其中:博士导师人数 |
7 |
其中:硕士导师人数 |
9 |
其中:博士学位人数 |
15 |
外聘人员数(柔性引进人才) |
10 |
近五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 |
5 |
近五年新增科研项目数 |
42 |
近五年新增科研经费(万) |
4187.5 |
近五年新增纵向科研经费(万) |
3499.5 |
有省部级及以上的科研平台数 |
|
近五年招收博士研究生人数 |
14 |
其中:授予博士学位人数 |
4 |
近五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人数 |
77 |
其中:授予硕士学位人数 |
36 |
三、学术队伍
2-1学位授权点人员情况 |
|||||||
学位点总人数(本校) |
正高职称 |
副高职称 |
博导人数 |
硕导人数 |
具有博士学位 |
||
16 |
11 |
5 |
7 |
9 |
15 |
||
2-2学位授权点负责人情况 |
|||||||
姓名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位 |
毕业院校 |
研究领域 |
||
肖应辉 |
1970年9月 |
研究员 |
博士 |
湖南农业大学 |
种子生物学 |
||
2-3学位授权点团队构成(一级点下,二级点可视为方向) |
|||||||
方向1 团队人数: 3人 研究方向:种子生物学 |
|||||||
序号 |
姓名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位 |
博导/硕导 |
毕业院校 |
|
1 |
肖应辉 |
1970.9 |
研究员 |
博士 |
博导 |
湖南农业大学 |
|
2 |
孙传信 |
1963.10 |
教 授 |
博士 |
博导 |
|
|
3 |
孙焕良 |
1962.11 |
教 授 |
博士 |
博导 |
湖南农业大学 |
|
方向2 团队人数:6人 研究方向:种子生产理论与技术 |
|||||||
序号 |
姓名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位 |
博导/硕导 |
毕业院校 |
|
1 |
张海清 |
1962.12 |
教授 |
博士 |
博导 |
湖南农业大学 |
|
2 |
刘建丰 |
1962.4 |
教授 |
博士 |
博导 |
湖南农业大学 |
|
3 |
唐文帮 |
1974.6 |
教授 |
博士 |
硕导 |
湖南农业大学 |
|
4 |
朱旭东 |
1965.8 |
副教授 |
博士 |
硕导 |
湖南农业大学 |
|
5 |
雷东阳 |
1980.2 |
副教授 |
博士 |
硕导 |
湖南农业大学 |
|
6 |
罗红兵 |
1968.7 |
教授 |
博士 |
博导 |
湖南农业大学 |
|
方向3 团队人数: 3人 研究方向:种子加工贮藏理论与技术 |
|||||||
序号 |
姓名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位 |
博导/硕导 |
毕业院校 |
|
1 |
唐启源 |
1964.3 |
教授 |
博士 |
博导 |
湖南农业大学 |
|
2 |
邓化冰 |
1973.5 |
副教授 |
博士 |
硕导 |
湖南农业大学 |
|
3 |
张桂莲 |
1974.7 |
副教授 |
博士 |
硕导 |
湖南农业大学 |
|
方向4 团队人数:4人 研究方向:种子安全与管理 |
|||||||
序号 |
姓名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位 |
博导/硕导 |
毕业院校 |
|
1 |
聂明建 |
1961.3 |
教授 |
博士 |
硕导 |
湖南农业大学 |
|
2 |
陈光辉 |
1968.1 |
教授 |
博士 |
博导 |
湖南农业大学 |
|
3 |
王建龙 |
1965.6 |
教授 |
博士 |
博导 |
湖南农业大学 |
|
4 |
温圣贤 |
1965.7 |
副教授 |
硕士 |
硕导 |
华中农业大学 |
|
四、科学研究情况
3-1学位授权点新增科研项目统计 |
|||||||||||||||||
|
国家发改委或科技部项目 |
国家自然(社会) 科学基金项目 |
教育部 及其它部委项目 |
地方政府项目 |
委托 项目 |
国际组织资助或国际合作项目 |
厅局级项目 |
合计 |
|||||||||
项目数(个) |
11 |
4 |
2 |
8 |
4 |
0 |
13 |
42 |
|||||||||
经费数(万) |
2171 |
213.5 |
140 |
552 |
688 |
0 |
423 |
4187.5 |
|||||||||
3—2 科研项目情况 |
|||||||||||||||||
序号 |
项目编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项目来源 |
项目 起讫时间 |
科研经费 (万) |
负责人 |
|||||||||||
1 |
|
湖南省“百人计划”人才基金 |
湖南省政府 |
2011.5-2014.4 |
90 |
孙传信,刘春林 |
|||||||||||
2 |
|
长沙市313人才基金 |
长沙市政府 |
2011.5-2014.4 |
100 |
孙传信,刘春林 |
|||||||||||
3 |
31370389 |
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抑制技术在植物学领域的开拓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 |
2013.1-2017.12 |
80 |
孙传信,刘春林 |
|||||||||||
4 |
|
龙S1/1285、龙S1/1289、龙S2/1285、龙S2/1289、凤S/1285、凤S/1289等杂交组合、展示 |
省科技计划项目 |
2013.4.20-2014.4.20 |
2 |
刘建丰 |
|||||||||||
5 |
SCX1110 |
杂交稻与其亲本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相关性研究 |
省级教改一般项目 |
2011.4.1-2013.5.31 |
1 |
刘建丰 |
|||||||||||
6 |
14128 |
水稻品种“龙两优031”生产经营权转让合同 |
委托项目 |
2014.3.30-2014.12.31 |
8 |
刘建丰 |
|||||||||||
7 |
12219 |
校企合作协议 |
委托项目 |
2013.1.1-2022.1.1 |
380 |
刘建丰 |
|||||||||||
8 |
12167 |
关于水稻不育系龙S的合作改良协议 |
委托项目 |
2012.9.18-2022.9.18 |
20 |
刘建丰 |
|||||||||||
9 |
2010AA101304 |
低风险籼型两用不育系创制与应用 |
863计划 |
2010.3.23-2011.12.31 |
407 |
刘建丰 |
|||||||||||
10 |
31171834 |
水稻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47 和Pi48 的精细定位和克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1.01-2015.12 |
62 |
肖应辉 |
|||||||||||
11 |
2010GB2D200314 |
杂交稻株两优4024与H优159双季配套高产高效栽培及制种技术研究与示范 |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
2010.01-2012.12 |
100 |
肖应辉 |
|||||||||||
12 |
30971745 |
水稻耐热主效QTL 的精细定位和克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0.01-2012.12 |
36 |
肖应辉 |
|||||||||||
13 |
14142 |
籼型水稻新品种选育及开发 |
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11.11-2020.11 |
280 |
肖应辉 |
|||||||||||
14 |
|
安农标810S淡黄叶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0.1-2012.12 |
35.5 |
张海清 |
|||||||||||
15 |
2008BAD93B00 |
杂交水稻规模化制种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
科技部支撑计划 |
2008.1-2011.12 |
60 |
张海清 |
|||||||||||
16 |
2007BAD77B04 |
广适型超级杂交稻高产繁殖制种技术研究与示范 |
科技部支撑计划 |
2007.1-2010.12 |
485 |
肖层林 |
|||||||||||
17 |
|
杂交水稻规模化制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湖南省科技厅 |
2011.1-2012.6 |
30 |
张海清 |
|||||||||||
18 |
CX2012B277 |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期幼穗的蛋白响应研究 |
湖南省教育厅 |
2012.3-2013.6 |
6 |
张海清 |
|||||||||||
19 |
12JJ2012 |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关键蛋白研究 |
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13.1-2016.12 |
10 |
张海清 |
|||||||||||
20 |
|
亲本种子制备及遗传纯度保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国家公益行业项目 |
2013-2017 |
90 |
张海清 |
|||||||||||
21 |
|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规范化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 |
湖南省教育厅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项目 |
2013.01-2015.12 |
30 |
张海清 |
|||||||||||
22 |
|
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014.01-2016.12 |
45 |
张海清 |
|||||||||||
23 |
|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
教育部 |
2013.1-2015.12 |
50 |
张海清 |
|||||||||||
24 |
|
省教育厅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项目 |
湖南省教育厅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项目 |
2009.6-2011.12 |
15 |
张海清 |
|||||||||||
25 |
2011BAD16B01 |
长江中游南部(湖南)双季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011.01-2015.12 |
824 |
陈光辉 |
|||||||||||
26 |
2013FJ1008-4 |
优质稻提质增效生产示范 |
湖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
|
2013.06 -2016.05 |
100 |
陈光辉 |
|||||||||||
27 |
|
油菜专业生产技术推广服务 |
湖南省财政厅、农业厅
|
2012.01 -2012.12 |
10 |
陈光辉 |
|||||||||||
28 |
湘财农指[2013]28号 |
粮油技术示范推广专项 |
湖南省财政厅、农业厅 |
2013.01 -2013.12 |
15 |
陈光辉 |
|||||||||||
29 |
|
双季稻全程机械化模式攻关
|
湖南省财政厅、农业厅
|
2014.01-2014.12 |
30 |
陈光辉 |
|||||||||||
30 |
|
湖南省双季稻全程机械化增产模式攻关示范 |
湖南省财政厅、农业厅 |
2014.01-2014.12 |
48 |
陈光辉 |
|||||||||||
31 |
|
稻米镉低积累品种筛选鉴定及镉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
湖南省财政厅、农业厅
|
2014.01 -2014.12 |
160 |
陈光辉 |
|||||||||||
32 |
2012BAD04B10 |
湖南双季稻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012-2016 |
30 |
陈光辉 |
|||||||||||
33 |
|
农学类专业研究学习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湖南省教育厅
|
2011-2015 |
2 |
陈光辉 |
|||||||||||
34 |
|
构建农科专业问题教学体系,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湖南省教育厅 |
2013-2015 |
5 |
陈光辉 |
|||||||||||
35 |
CX2013B283 |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定位和克隆 |
湖南省教育厅
|
2013-2015 |
1 |
陈光辉 |
|||||||||||
36 |
|
株两优4026配H优518双季稻亩产1100公斤的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
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
2011-2014 |
60 |
陈立云 |
|||||||||||
37 |
|
抗稻瘟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和稻飞虱转基因优质稻品种培育 |
国家转基因专项 |
2011-2014 |
10 |
陈立云 |
|||||||||||
38 |
|
高档优质稻选育 |
湘米工程 |
2010-2014 |
190 |
陈立云 |
|||||||||||
39 |
|
长沙中下游稻区超级杂交早稻新组合选育 |
国家超级稻专项 |
2010-2014 |
90 |
陈立云 |
|||||||||||
40 |
|
超级稻育种 |
湖南省超级稻专项 |
2010-2014 |
100 |
陈立云 |
|||||||||||
41 |
|
C两优9号配套高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
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
2014-2016 |
60 |
陈立云 |
|||||||||||
42 |
|
超级杂交稻制种技术研究 |
湖南省超级稻专项 |
2010-2014 |
30 |
肖层林 |
|||||||||||
3—3 科研、教学成果奖励情况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完成人 |
获奖时间 |
获奖类别名称和等级 |
|||||||||||||
1 |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选育及种子生产新技术 |
陈立云(1) |
2012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
2 |
超级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996的选育与应用 |
陈立云(1) |
2011 |
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3 |
水稻广谱抗稻瘟病基因的克隆与抗病信号途径解析 |
肖应辉(5) |
2011 |
湖南省自然二等奖 |
|||||||||||||
4 |
杂交粳稻育种及两性杂交稻现代繁殖技术研究 |
刘建丰 |
2014 |
天津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
5 |
两系杂交水稻安全高产制种技术创新与应用 |
肖层林(1) |
2013 |
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6 |
湖南早稻集中育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 |
陈光辉(6) |
2012 |
湖南农业丰收奖特等奖 |
|||||||||||||
7 |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龙S选育及其应用 |
刘建丰(1) |
2014 |
湖南农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
|||||||||||||
8 |
新型高效叶面肥的研制及应用 |
陈光辉(2) |
2014 |
湖南农业大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
|||||||||||||
9 |
H优518等优质杂交晚稻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
陈立云(1) |
2012 |
湖南农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
|||||||||||||
10 |
超级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996的选育与应用 |
陈立云(1) |
2010 |
湖南农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
|||||||||||||
11 |
农学类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张海清(1) |
2012 |
湖南农业大学教改成果一等奖 |
|||||||||||||
注:“项目名称”应与获奖证书中的名称一致,同一项目获得多项奖励,只计最高者;“项目完成人”只需注明本团队人员及排名次序。栏目不够可加页。
五、人才培养
4-1学位授权点培养研究生人数 |
|||||||
招生硕士生 |
77 |
授予硕士学位 |
36 |
||||
招生博士生 |
14 |
授予博士学位 |
4 |
||||
4-2培养研究生具体情况 |
|||||||
入学年级 |
硕士/博士 |
研究生姓名 |
导师姓名 |
是否授予学位 |
|||
2010级 |
博士 |
张分云 |
陈立云 |
是 |
|||
2010级 |
博士 |
圣忠华 |
陈立云 |
是 |
|||
2010级 |
博士 |
李中秋 |
汤楚宙 |
是 |
|||
2011级 |
博士 |
李辉 |
孙焕良 |
是 |
|||
2012级 |
博士 |
黄凤林 |
胡培松,肖应辉 |
否 |
|||
2012级 |
博士 |
孙平勇 |
邓华凤,肖应辉 |
否 |
|||
2012级 |
博士 |
刘 海 |
胡培松,肖应辉 |
否 |
|||
2012级 |
博士 |
王 丹 |
肖应辉 |
否 |
|||
2012级 |
博士 |
靳云凯 |
孙传信,刘春林 |
否 |
|||
2013级 |
博士 |
潘孝武 |
邓华凤 |
否 |
|||
2013级 |
博士 |
陈锦华 |
刘春林,孙传信 |
否 |
|||
2013级 |
博士 |
盘毅 |
肖应辉 |
否 |
|||
2014级 |
博士 |
刘烨 |
武小金,张海清 |
否 |
|||
2014级 |
博士 |
盛浩闻 |
肖应辉 |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