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农学院依托团队建立学院首个师生联合党支部——水稻种质创新与重大新品种培育团队党支部。支部含正式党员21人,预备党员4人,教师党员7人,研究生党员18人。
3月29日下午,农学院召开水稻种质创新与重大新品种培育团队党支部成立大会。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刘立明,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汤庆熹,农学院党委书记刘敏,农学院原党委书记周其林以及团队全体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刘敏主持。
会上,刘立明代表学校党委组织部宣读了关于成立农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的批复。汤庆熹对师生联合支部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支部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待。周其林作为团队教师代表讲话,他表示师生联合支部是研究生培养的创新,更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他希望支部全体成员树立目标,团结协作,将支部打造成同学们的“知心屋”和“主心骨”,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阵地,打造成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战斗堡垒。
刘敏代表学院党委介绍了农学院师生联合支部成立的背景和意义。她表示,学院经过对各党支部的调研,围绕党建与育人的融合不足、活动与业务的联系不紧密、师生党员互动不足等薄弱环节,探索将党支部建在团队上,积极推动党建思政与科研工作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成长相结合,形成师生共建、教研互长的党建新模式,实现党建与人才培养、科研工作相融相促。对于如何加强支部建设,她指出,支部要加强学习,要强化责任担当,要强化组织建设,综合教师和学生的各自优势,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围绕科研任务和人才培养,努力探索好的做法,做好党建“加法”,实现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乘法”,绘就党建与人才培养、科研工作共同发展的新图景。
水稻种质创新与重大新品种培育团队有教师9人,其中专职教师8人,均有博士学历,是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素质硬、中青年为主力的研究队伍。长期以来,团队围绕杂交水稻全产业链中的制种效益低、用种成本高、品质不优等突出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高异交不育系及强优势组合选育与应用、小粒型不育系创制及其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等新思路,通过多种途径解决杂交水稻生产用种成本高等关键问题。近5年来,团队已选育10个不育系通过审定(鉴定),9个杂交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承担国家及省级重点项目18项;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大北农科技奖1项。
通讯员:杜百知
摄影:唐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