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历史,共创和平未来 | 我院师生集中观看九三阅兵

八十载春秋更迭,岁月如歌;八十载风雨兼程,初心如磐。当历史的指针指向2025年9月3日这个庄严时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中华民族再次以一场气势恢宏的阅兵盛典,向世界昭示着不忘历史的坚定信念与开创未来的豪迈情怀。在这个极具特殊历史意义的日子里,我院组织了师生代表集体观看此次阅兵活动。

活动概况

9月3日上午8时50分,我院领导、教职工代表、各年级学生代表共计150余人齐聚隆平楼617会议厅,大家怀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期盼着九三阅兵式的直播盛况,共同感受国威军威,传承抗战精神,凝聚爱国力量。

阅兵盛况回顾

9时整,阅兵式正式开始。时长70分钟的阅兵盛典按照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军队的威武雄姿。在集中观看阅兵盛况的过程中,师生们全神贯注,感受着国富民强与强军成就,极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国防意识,也对来之不易的和平更为珍视。

活动反响

农特23-1胡成康:  

屏幕上,铁流滚滚、战机翱翔,展示的是国家捍卫和平与主权的坚强决心与强大实力。这份强大,让我深刻体会到“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它不仅体现在国防的铜墙铁壁上,更体现在仓廪实的粮食安全上。作为一名未来的农业工作者,我更加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国家的繁荣稳定,离不开强大的国防,也同样离不开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农业现代化。  

这场阅兵,于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专业思想的洗礼。我将把这份激动与自豪转化为扎根田野、躬耕稼穑的动力,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端稳“中国饭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强国有我,农学人亦当有为!

农学22-6单浩宸:

战旗猎猎,铁流滚滚。当现代化装备方阵驶过天安门广场,我不禁热泪盈眶。八十年前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和平,今日由强大国防力量守护,这是历史与现实的壮丽交响。作为农学学子,我在这场展示国家实力的盛典中看到了另一种“粮食安全”的深意——强军与强农同为国之根基。田间地头是我们的“战场”,金黄稻浪是我们的“勋章”。我们将以科技兴农为己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或许是我们对历史最好的告慰,对和平最坚实的守护。

种子23-2康子函:

站在时光的刻度上回望——八十载风雨,山河已无恙。今晨的长安街,铁甲与鸽群同框,轰鸣与寂静共振。当“三个必胜”的口号再次划破长空,我突然意识到:这不仅是武器的展览,更是文明的宣言;不仅是力量的展示,更是和平的诺言。而今,朝阳正好,我们与历史隔空击掌——以忠诚为盾,以理想为刃,接过时代的接力棒。看啊,那翱翔的白鸽与钢铁洪流共同绘就的,正是先烈期盼的盛世模样。这锦绣山河,终如你所愿;这和平之光,必将代代相传。

种子24-2曹婷婷: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当26架直升机在天安门上空交织出金色"80"字样,三架战机拖着"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鲜红标语划破长空,我仿佛看见1945年延安的欢呼与2024年北京的喝彩在云层间共振。百岁老兵颤抖着举起右手的瞬间,99A主战坦克的履带正碾过历史与现实的分界线——从松花江畔的冰面到南海岛礁的浪尖,从"万国牌"武器到东风-41的尾焰,这场跨越八十年的对话告诉我们:英雄的脊梁从未弯曲,强军的脚步永不停歇。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史为炬,让抗战精神在实验室的显微镜前、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在科技创新的代码中继续燃烧。

活动意义与展望

本次观影活动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切回溯,更是对未来的豪迈展望。此次观影活动虽然结束,但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责任感将在师生心中长久留存。学院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师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