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农学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发展历程:农学专业是湖南农业大学传统优势特色专业,1951年开办至今已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0000多名。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与努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1995年设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3年被列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已经形成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体系。
办学定位: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能适应我国“三农” 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国内外农业及相关部门从事生产与经营、研究开发与教学、技术推广与服务、管理与决策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同时,依托国家2011计划项目“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开办“隆平创新实验班”,探索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
办学特色:继承优良传统,发挥团队、人才、科研、平台优势,利用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成果,推行“四年不断线”实践教学模式,采取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自2013年起,在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项目的支撑下,自2013级起每年开设“隆平创新实验班”,培养拔尖创新型与复合应用型人才。
依托的学科水平:农学专业所依托的一级学科作物学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作物学涵盖的二级学科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科学与技术等,其中,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自“十五”以来一直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为湖南省特色重点学科。以上各学科均拥有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予权。我校作物学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居于领先行列。
【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40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2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人。师资队伍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湖南省首届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官春云教授,湖南省教学名师屠乃美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邹应斌教授,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陈社员研究员,著名棉花专家陈金湘教授,湖南省“121”人才人选刘忠松教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陈光辉教授、刘雄伦教授、易镇邪教授、刘金灵博士等。具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品牌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本专业教师每年获得国家级、省级科研及教研教改课题20项以上,年均到位研究经费2000万元以上。
本专业部分高级专家:
官春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湖南省首届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在油菜栽培与育种领域建树颇丰,主持审定油菜新品种数十个,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长期致力于植物生产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创立了“农学专业六边综合实习”模式,主持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屠乃美,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作物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曾留学日本筑波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作物耕作栽培(烟草、水稻)的教学科研工作,获国家级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项,发表论文90多篇。
刘忠松,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长期从事油菜遗传育种工作,育成油菜品种多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6项。
罗红兵,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玉米育种与栽培研究。近年来,主持培育玉米新品种4个,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中科院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论文50多篇。
刘雄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攻研究方向为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工程与分子育种。先后主持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两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主讲遗传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分子育种等课程。
王学华,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作物栽培生理及水稻高产高效栽培。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50多篇,参编教材和专著8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申请专利6项。
刘春林,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遗传学会理事,湖南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指导专家。作物代谢调控与代谢工程实验室PI,长期从事油菜分子遗传育种研究。曾留学荷瑞日法,获荷兰国Nuffic人才奖。在Cell Research等上发表论文105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
李林,教授,博导,湖南省特色粮油专家组组长,"121"人才工程人选,中国作物学会花生学组委员,长期从事花生科研与教学工作,育成新品种15个,制订部省标准及主推技术9项,获奖成果6项,发表论文90多篇。
易镇邪,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兼任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作物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稻、玉米高产生理与资源高效利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10余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主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副主编、参编教材或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20余篇。
官梅: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遗传育种教学与科研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4项。主持育成品种2个,参与育成品种8个。在《作物学报》、《Brassica》、《Plant cell reports》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黄敏,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稻作发展论坛理事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委员,南方粮油作物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团队PI,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曾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水稻生理生态与栽培管理研究。发表SCI论文5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叶能辉,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副研究员,获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孔雀计划”第二层次人才奖励。在Nature Plants,New Phytologist,PlantJourna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6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5,申请国家专利3项。
【课程及教学环节】
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害虫学、农业微生物学、遗传学、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
专业主干课: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推广学、种子学、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论文写作、专业英语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与课程教学实习,专业实践,毕业综合实习等;(3)科研训练环节:参加导师科研或校企合作科研,完成毕业论文,是综合训练环节;(4)社会调查与社会活动环节。
【教学条件】
本专业校内教学、实验、科研平台条件优越。校内实验室主要有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作物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央与地方共建的作物科学实验室、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物栽培与耕作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等,同时还有各作物研究所(水稻所、油料所、棉花所、苎麻所、旱作所等)。实验室总面积达到3000m2,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
本专业校内、校外实习基地条件良好。校内基地有“耘园”实习基地、作物标本园等,校外基地主要有浏阳综合实习基地、长安综合实习基地及隆平种业、金健米业等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其中,长安基地、隆平种业等实习基地为省级优秀教学实习基地。
本专业图书资料齐全,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200多万册,拥有ScienceDirect、Springer、ProQuest、Agris、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国内外著名电子数据库使用权;同时,学院也建有资料室,有较丰富的纸质和电子文献资料。
国家2011计划: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2014)
省级2011计划:南方稻田作物多熟制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2013)
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2002)
省级重点学科:作物学一级学科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作物栽培学(2013)
国家级教学团队:作物学主干课教学团队(2007)
省级优势特色学科: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湖南省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2007)
国家农作物改良中心: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2003)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作物科学实验室(2007)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育部,2005)
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多熟制作物栽培与耕作重点开放实验室(2008)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油菜生物学与遗传育种三熟制重点实验室(2011)
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2011)
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湖南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湖南省作物多熟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
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南省作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农学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
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岳阳水稻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衡阳油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隆平种业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奖助学金】
学生可以获得的奖助学金主要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优秀学生奖学金、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校友分会奖学金、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校友分会助学金、湖南农业大学北美校友会奖学金、深圳校友助学金、轩辕种子助学金、郴州校友助学金、2004级农学与草业科学校友奖学金、2004级植物科学与技术校友奖学金、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校友分会奖学金等。此外学生参加导师科研可以获得助研补助等。
【就业与深造】
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农业行政部门、农业科研单位、农技推广部门、现代农业企业等,同时可参加国家公务员、选调生考试,烟草公司、保险公司、种业公司、农资公司等是重要就业渠道。本专业是湖南农业大学的传统特色专业,考研深造是本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去向,历年考研率为50%以上。
【隆平创新实验班】
为推进本科生多元化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拔尖创新型人才,面向农学专业开办“隆平创新实验班”,加大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力度。
支撑项目: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植物生产类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
培养机制改革:实行“3+X”个性化培养,积极探索本-硕连读机制,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型卓越农业科技人才。本科阶段培养突出基础理论,强化双语教学,强化科研实践训练。前三学年完成校内课程学习并全程跟随导师团队开展科研实践,第四学年分流:实行本-硕连读的学生进入硕士学位论文的前期研究并完成学士学位论文,其余学生进入导师团队进行科研训练并完成本科毕业论文。
培养过程改革:第一,实行全程导师制;第二,采用小班化教学,强化个性化、国际化教育教学改革;第三,积极探索讨论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改革,全面推进翻转课堂、MOOCs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激励机制:除享受湖南农业大学本科生所有待遇以外,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另为实验班学生提供5000元/年/生的专项经费支持,设置以下激励项目:优秀生源奖、学年综合奖学金、外语学习专项奖学金、科技创新专项奖学金、研究性学习经费资助等。
【校友风采】
赵振东,1980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著名小麦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王国梁,1978级遗传师资班毕业,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中国农科院“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湖南农大“长江学者” 计划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传清,1981级农学专业校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国家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梅克保,1976级农学专业校友。现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中共十八大中央候补委员。
陈润儿,1983级农学专业校友。现任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十九届中央委员。
邹学校,1983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校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蔬菜育种专家。现任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熊和平,1977级农学专业校友,研究员,博士导师。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党委书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麻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黄培劲,1985级农学专业校友、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神农大丰公司董事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杰出青年发明家”金质奖章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