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改变所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和病虫害问题加剧,对作物耕种过程和最终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植物防御型激素脱落酸(ABA)、乙烯(ET)、茉莉酸(JA)和水杨酸以及活性氧(ROS)在植物抵御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此同时,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胁迫响应调控因子同样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响应胁迫时通常会以牺牲生长发育为代价,这一现象被称为“生长与防御间的权衡”。该现象是持续植物整个生命周期的动态平衡过程,且受到植物基因型、逆境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也为合理设计植物胁迫响应调控因子以解耦联“生长与防御间的权衡”、保障逆境条件下作物稳产提供了理论可能。
近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期刊(IF2022 = 11.4;中科院生物学大类一区TOP)在线发表了湖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天津农学院联合撰写的题为“Striking a growth–defense balance: Stress regulators that function in maize development”的长篇综述文章(https://doi.org/10.1111/jipb.13570)。该论文重点针对ABA、JA、ET和ROS途径相关基因的发育学功能,深入归纳总结了胁迫响应调控因子在玉米种子发育、营养生长和生殖发育中的作用机制,证明了它们是重要的植物生长调控因子,并在玉米驯化和育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论文从多方面讨论了植物胁迫响应调控因子调控网络的复杂性,并从生物传感器、泛基因组等新兴角度展望了进一步解析相关调控网络的新思路。最后,论文结合当前农业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逆境形势不断加剧的现状,讨论了如何人工设计、定向创制作物胁迫响应调控因子新种质,以期一定程度上解耦联“生长与防御间的权衡”,实现在不以牺牲产量为代价的前提下提升作物的抗逆性能。
湖南农业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论文第一作者为罗红兵教授团队博士后谢仕意;论文通讯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董朝斌教授;罗红兵教授、天津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金危危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黄伟博士参与了论文的构思和修改;长沙市一中金山桥学校李雄为论文图片绘制提供了支持和帮助。该论文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1A202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1M70117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2TC136和2023RC057)和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SKLPPBKF2113)的资助。
罗红兵教授团队与金危危教授团队、董朝斌教授团队已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已合作在玉米株型建成、花序发育、雄性不育等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包括:匍匐生长基因lazy plant1(la1;Dong et al., Plant Physiol, 2013);雄性不育基因irregular pollen exine1(ipe1;Chen et al., Plant Physiol, 2017)和male sterile33(ms33;Zhang et al., BMC Plant Biol, 2018);温敏无雄穗基因thermosensitive vanishing tassel1(tvt1;Xie et al., Plant Physiol, 2020)。
通讯员:谢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