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智慧农业专业,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达到学位授予要求授予农学学士学位。该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其主干学科涉及作物学(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农业工程(0828)三大学科门类,其核心课程包括现代作物生产学、现代作物育种学、植物保护学、智能农机装备、农作物遥感监测、农业物联网、农业人工智能、智慧农业工程8门课程。智慧农业专业于2020年申报成功,2021年9月正式招收第一批本科生。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国家和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农学基础知识,掌握作物学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能将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现代管理知识与农学有机融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科学和人文素养、三农情怀、沟通交流与自主学习能力,能胜任现代农业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产业规划、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智慧农业系介绍
智慧农业专业,为新农科人才培养的引导性专业。专业定位为智慧农作,主要聚焦农业物联网、农业遥感、农业无人机技术,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智能化,为现代农业输送兼具农学底蕴与科技素养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智慧农业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国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6人次。
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三、教师介绍
傅志强,教授,信息与智能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主要从事作物信息科学、稻田复合种养理论与技术、稻田固碳减排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钱论文,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德国吉森尤斯图斯-李比希大学,农业农村部油菜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油菜现代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020年入选湖南省“芙蓉学者”青年人才,2021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2年获得湖南省杰青项目资助,2023年入选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研究领域:多倍体基因组研究、早熟油菜高效高油抗逆基因挖掘与分子机制解析。
唐启源,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主要从事作物栽培、种子生产、再生稻、水稻全程机械化产业化与智慧稻作。
廖桂平,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留学回国人员,2014年当选湖南省计算机用户协会副理事长。从事油菜绿色高产栽培与信息化技术,包括油菜高光谱技术与遥感、油菜无人机作业、油菜图像处理、油菜智能化信息系统等。
迈克·亨克(Michael Henke),博士,特聘教授,入选2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优秀青年项目、2021湖南省百人计划外专项目,担任国际植物生长建模、仿真与数字孪生(FSPM)委员会常务理事。博士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长期从事植物高通量表型分析、植物结构-功能模型构建及其在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阳会兵,作物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农学院智慧农业系主任,博士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全国机械流通协会智慧农业分会的常务理事,湖南省棉花生产指导专家,主要从事棉花栽培高产高效机理、作物信息及智慧农作等相关研究。
佘玮,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农学院智慧农业系副主任,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博士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担任四川省大竹县和黑龙江省青冈县“一县一业”指导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麻类作物养分管理与抗逆生理生态。
王峰,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龙攀,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主要从事稻田多熟耕作制度、稻田固碳减排、水稻抗逆稳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陈浩,博士,讲师,博士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主要从事油菜新品种选育及油菜功能基因组研究工作。
严涛,博士,硕士生导师,讲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入选湖南省芙蓉计划青年人才(科技创新类)。长期致力于作物基因组学与抗逆遗传改良研究。
刘雄,博士,讲师,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主要从事水稻与病原菌(稻瘟病菌、白叶枯病菌)互作机理研究。
刘玲,博士,讲师,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湖南大学。主要从事水稻逆境生物学研究及智能育种研究。
杨德生,校聘教授,博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主要从事水稻高产生理、水稻智慧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