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质创新与重大新品种培育团队简介

水稻种质创新与重大新品种培育团队由9名中青年骨干人员组成,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名,讲师4名,助研1名,专业背景涵盖作物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作物病理学、功能基因组学等各分支学科,凸显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一支思维活跃、年富力强、富有创新的优秀研究队伍。团队主要研究方向:针对新时期国家战略需求、消费需求、种业需求,结合群体成员的专业背景和研究基础,立足农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研究领域,以安全、优质、高效为目标,以先进的技术设备为手段,开展水稻粒型、抗病、耐高低温、镉低积累、高光效、节氮等优异性状新QTL/基因挖掘,创新水稻优异种质,培育重大新品种,实现水稻种业核心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和优质高产轻简化与系统提质增效的协同发展。

团队负责人唐文帮,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担任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会理事,水稻油菜抗病育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种子协会会员,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长沙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湖南省科协“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中青年学者培养计划,享受国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多项,获“湖南省十大青年杰出创新奖”,湖南省青年科技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大北农科技奖2项,发表论文80多篇。作为主持或者主要完成人,成功地选育陆两优996、C两优396、H优518等40多个品种通过国家、省级审定,累计推广2亿亩以上;针对传统的杂交水稻制种工序繁杂,用工量大,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小粒型两系不育系及强优势杂交组合的选育,已经实现了强优势低成本的杂交水稻品种选育,第1个小粒型两系不育系卓201S通过省级审定,卓两优581、卓两优141、卓两优1998已通过国家审定,并开始产业化,杂交水稻制种轻简机械规模化变成现实,并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

团队骨干邓化冰,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稻米品质分析及镉低积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等1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排名第1)。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5)、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排名第5)、国家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排名第5)、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6)、湖南农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排名第3)。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20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参与选育的30多个水稻品种(组合)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发表论文70多篇,参编教材和著作各2部。

团队骨干张桂莲,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稻耐高低温鉴定及分子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6项,获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排名第1),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5,第7),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4),大北农植物育种奖1项(排名第2),湖南农业大学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排名第1,第2),作为主要完成人审定水稻新品种10余个,发表论文7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授权品种权2项,主编教材1本,参编教材1本。

团队骨干王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稻稻瘟病、稻曲病分子机制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7项,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研究,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论文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新品种保护权1项,获大北农科技奖1项。

团队骨干肖云华,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在The Plant Cell、The Plant Journal、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1篇。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大北农科技奖1项。

团队骨干卢学丹,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水稻粒型与耐低温基因挖掘研究。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美国普渡大学农业学院植物及植物病理学系做博士后,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项目研究,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3篇。

陈秋红,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稻分子遗传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等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刊源及中文学术期刊论文1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审定水稻新品种2个,获大北农科技奖1项。

团队骨干刘雄,博士后,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2019年12月进入湖南农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水稻分子遗传学研究,曾参与多项国家级项目研究,发表SCI论文4篇。

近年来,团队累计在Molecular Plant、The Plant Cell、The Plant Journal、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在科研经费方面,团队成员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项目资助8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1项,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近5年累计科研经费超过4000多万元。

团队目前拥有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30 名,主持2项湖南省研究生科创项目。实验室和办公室面积超500平米,配备有荧光定量PCR仪、多功能酶标仪、超纯水系统、凝胶成像系统等总价值200多万的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仪器设备。团队依托于“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作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湖南省作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湖南农业大学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稻油菜抗病育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有网室、人工气候室,校外科研基地及海南南繁基地300亩。

团队代表性成果:

主要科研奖励:

1.唐文帮,张桂莲,邓化冰,熊跃东,王悦,陈桂华,陈秋红,肖云华,明兴权.水稻小粒型两系不育系选育及其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第十一届大北农科技奖,2019,12

2.张桂莲,穰中文,张顺堂,陈立云,唐文帮.水稻耐热性生理及分子遗传基础, 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18,3

3.陈立云,唐文帮,何发青,雷东阳,张桂莲,李梅华,陈桂华,陈势,邓化冰.优质高产广适杂交晚稻中熟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12

4.唐文帮,陈立云,陈桂华,王建龙,张桂莲,陈势,王悦,肖应辉,邓化冰. 适应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质杂交晚稻新品种选育与应用,湖南农业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12

5.陈立云,唐文帮,邓化冰,肖应辉,陈势,雷东阳,张桂莲,陈桂华.H优518等优质杂交晚稻新品种选育与应用.湖南农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12

6.陈立云,唐文帮,肖应辉,刘国华,邓化冰,雷东阳.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选育及种子生产新技术,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2,11

7.陈立云,唐文帮,刘国华,邓化冰,雷东阳,肖应辉,张桂莲.超级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996的选育与应用. 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12

8.陈立云,唐文帮,肖应辉,刘国华,邓化冰,雷东阳.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选育及应用基础研究, 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09,12

审定品种:

1.唐文帮,邓化冰,张桂莲,王悦,陈桂华.展998S,琼审稻2019021,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20,6

2.唐文帮,张桂莲,邓化冰,陈桂华,王悦.卓234S, 琼审稻2019021,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20,6

3.唐文帮,张桂莲,邓化冰,陈桂华,王悦,陈秋红.卓两优141,国审稻20196103,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9,10

4.唐文帮,张桂莲,邓化冰,陈桂华,王悦,陈秋红.N两优6号,国审稻20196095,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9,10

5.唐文帮,邓化冰,张桂莲,王悦,陈桂华. 望两优147, 湘审稻20180021, 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8,4

6.唐文帮,邓化冰,张桂莲,王悦,陈桂华,陈秋红.B两优0502, 湘审稻20190035, 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9,5

7.唐文帮,陈立云,邓化冰,陈桂华,雷东阳.Z两优89, 湘审稻2015036 , 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5,6

8.唐文帮,陈立云,邓化冰,肖应辉,雷东阳,陈桂华,张桂莲. 深优513, 湘审稻2015030, 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5,6

品种权、专利:

1.唐文帮,邓化冰,张桂莲,王悦,陈桂华,明兴权.卓234S,20191004384,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2019,9

2.唐文帮,邓化冰,陈桂华,张桂莲,王悦.湘农恢313, 20191004388, 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 2019,9

3.唐文帮,丁新才,易国良,许强,付良.卓201S, CNA201612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9,12

4.唐文帮,熊跃东,丁新才,易国良,许强,冯宁.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育种方法及杂交水稻的轻简制种方法, 中国, ZL201610679340.0,2018,7

4.唐文帮,陈桂华,邓化冰,张桂莲,王悦.一种水稻小粒型不育系的轻简化混播制种方法, 中国,201910964655.3,2019,10

5.唐文帮,邓化冰,陈桂华,张桂莲,王悦小粒型杂交水稻的轻简化制种方法与小粒型杂交种,中国, 201911110742.9,2019,11

代表性论文:

1. Jieqiang Zhou,Youru Jiang,Xinquan Ming,Jiurong Wang,Wenbang Tang*,Liang Sun* (2019). Introgressing the allelic variation of a major locus in reducing the grain cadmium accumulation in indica rice hybrids. Molecular Breeding, 39(6): 84-95

2. Yunhua Xiao#, Guoxia Zhang#, Dapu Liu, Mei Niu, Hongning Tong*, Chengcai Chu* (2020). GSK2 stabilizes OFP3 to suppress brassinosteroid responses in rice. The Plant Journal, 102(6): 1187-1201.

3. Yunhua Xiao, Dapu Liu, Guoxia Zhang, Shaopei Gao, Linchuan Liu, Fan Xu, Ronghui Che, Yiqin Wang, Hongning Tong*, Chengcai Chu* (2019). Big Grain3, encoding a purine permease, regulates grain size via modulating cytokinin transport in ric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61(5): 581-597.

4. Qiuhong Chen#*, Gai Zeng#, Ming Hao, Haoyu Jiang, Yinghui Xiao* (2020). Improvement of rice blast and brown planthopper resistance of PTGMS line C815S in two-line hybrid rice through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oleculer breeding, 40:21

5. Xuedan Lu, Yan Zhou, Fan Fan, Junhua Peng, Jian Zhang* (2020). Coordination of light, circadian clock with temperatur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regulating chilling tolerance in ric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62(6): 737-760.

6. Xiong Liu, Wenjing Cai, Xiaoming Yin, Di Yang, Tian Dong , Yuqi Feng, Yan Wu* (2020). Two slender and crinkly leaf dioxygenase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rice shoot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71(4): 1387-1401.


水稻种质创新与重大新品种培育团队研究生的课题方向

PI:唐文帮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