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际农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暨理事会成立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本网讯(农学院 徐莹)201996日至8日,由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作物学会等共同发起的国际农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暨理事会成立大会在长沙明城国际大酒店召开。来自华中农业大学、越南国立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湖南省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农业院校。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四川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有关专家,以及从事农田生态种养研究领域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大会产生了第一届国际农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理事会及秘书处。湖南农业大学黄璜教授主持了理事会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本次论坛理事会组织机构,确定了理事会章程。当选首任理事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教授就国际农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理事会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该论坛理事会的成立,为今后农田生态种养产业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组织支撑。 

 

  理事会成立后主办的第一次学术会议——首届国际农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于97日上午在长沙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教授、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唐建初总农艺师、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傅爱军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武教授、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陈志新副总裁、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邹冬生教授和段美娟教授、长沙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李范坤副主席等出席了开幕式,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曾福生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此次论坛汇聚了政府、科研院所、产业界、学会/协会等各方面精英,通过充分交流,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将对国际农田生态种养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田生态种养作为作物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官春云院士表示,农田生态种养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具有明显的减肥减药、稳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综合效应,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据初步统计,湖南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近400万亩,亩增收1000元以上,预计到明年可能要达到500万亩。官春云院士认为,农田生态种养产业越来越大,存在很多制约发展的因素,需要研发新模式突破新技术,以确保产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 

  华中农业大学曹凑贵教授、越南水稻专家Chu Anh Tiep、华南农业大学章家恩教授、湖南农业大学黄璜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稻虾共作的“双刃性”及“双水双绿”模式》、《越南海洋省水稻和禾虫生态养殖模型》、《鸭稻共作绿色生产技术与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论农田生态种养工程》的主题报告。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湖南省作物学会理事长段美娟教授主持了大会报告。97日下午,论坛分为 “水田生态种养” 、“旱地生态种养”、“生态种养文化”三个分论坛,29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会报告,探讨农田生态种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此次论坛交流考察参观现场于98日上午在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隆平稻作公园生态种养基地进行。该基地以规模化稻鸭模式示范为主、稻鱼、稻虾、稻鳖、稻螺、垄作稻鱼鸡、厢作稻鱼鸡、稻田养黑水鸡等七种模式为辅,另有水稻品种展示区,集产、学、研、示范于一体。已成为我国稻区科学构建稻田生态系统,高效利用稻田资源,稻作减肥减药、稳产提质和绿色生产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