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华

 
职务职称:
教授
最高学历:
博士研究生
研究领域: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E-mail:
13873160151@163.com
 
学习经历
2003.9–2011.12,湖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导师:青先国研究员
1978.9–1982.7,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本科,学士
工作经历:
1982.8–1996.2,湖南省涟源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1996.3–2004.6,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4.7 -至今,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
 
主讲本科生课程:《植物栽培学》、《植物调控原理与技术》;研究生课程《作物学研究进展》、《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农艺与种业实践技能课》。
参与教学的课程:《农业概论》《农学概论》《农学实践》《作物生产原理与技术》。
 
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农业丰收奖1项。在中国农业科学中国农学通报、中国科技信息、湖南农业大学学报、杂交水稻等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2部,副主编专著2部,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专著3部。
吉林省、湖北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吉林省、上海市、湖南省、福建省、广东省、大北农科技奖评委;西洋集团(辽宁)高级技术顾问,湖南顺天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洞庭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作物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生物资源等杂志审稿专家。
 
  • 双季超级稻水肥高效协同机制与调控技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17-2020,主持
  • 湖南双季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研究与示范,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3-2014,主持
  • (湖南)双季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2015,第四
  • 湖南双季稻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2015,子课题负责人
  • 优质稻提质增效生产示范,湖南省科技重点专项,2013-2016,参与
  • 长江中游南部(湖南)水稻丰产节水节肥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2017,参与
  • 长江中游南部(湖南)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2010,第四
  • 湖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重点项目,2004-2006,参与
 
  • 2009年,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 2007年,高产、稳产、抗稻瘟病杂交水稻威优111的选育与应用,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
  • 2004年,香稻不育系新香A的选育及其香型杂交稻的应用研究,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十
  • 2004年,科技促进水稻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调研报告湖南省人民政府调研报名二奖,独立完成
  • 2002年,水稻优质高产高效产业化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 2002年,湖南长沙等十三县超甜(糯)玉米-超级(优质)稻综合开发技术,全国农业丰收奖三等奖,排名第十
  • 2017年,湖南丘岗区双季稻梯式灌溉节水轻简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湖南农业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
  • 水稻大面积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级证书)
 
  • 水稻丰产节水节肥技术研究与应用,第二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5
  • 现代农场规划与建设,第二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0
  • 湖南粮食生产政策与技术,参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 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参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
  • 国家水稻科技工程研究综论,副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
  • 植物栽培学,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2
  • 水稻丰产高效实用技术,参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
  • 粮食安全与农作制度建设,参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
  • 科技进步与农民增收,参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
  • 作物根系镉滞留作用及其生理生化机制,中国农业科学,2016,49(22)
  • 低温和植物生长物质对南荻种子萌发的影响,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6)
  • 禾谷类花粉培养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作物研究,2015,(6)
  • 能源草本植物繁殖技术研究进展,作物研究,2015,(5)
  • 不同浓度生根粉浸泡南荻插茎对其存活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草地学报,2015,(5)
  • 我国水稻氮肥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作物研究,2014,(5)
  • 水肥耦合及其对水稻生长与N素利用效率的景况影响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14,(24)
  • 光合作用增效剂在杂交早稻上的田间应用效果初报,湖南农业科学,
  •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Bio-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4(5)
  • 抗旱性晚稻品种筛选研究,作物研究,2013,(3)
  • 覆盖方式对旱作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作物研究,2010,24(1):83-86,第3作者
  • 水稻覆膜栽培研究现状与展望,湖南农业科学,2009,(2):55-58,第3作者
  • 干旱对水稻的影响及节水栽培技术,作物研究,2008,22(5):397-400,通讯作者
  • 不同超级杂交稻组合期剑叶^14C-同化物的转运及分配与早衰关系的研究,激光生物学报,2008,17(6):787-791,761,第5作者
  • 不同再生类型杂交稻腋雅芽在母体与离体条件下的再生特性差异,杂交水稻,2008,23(5):73-76,第2作者
  • 母体与离体条件下两系杂交水稻不同节位腋芽的内源激素含量差异,杂交水稻,2008,23(3):67-71,第3作者
  • 米粉专用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化学调控,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33(5):513-517,第3作者
  • 不同栽插方式对米粉稻生长发育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33(4):391-395,第2作者
  •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in Yield and Leaf Photosynthetic Rate in Super Hybrid Rice.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07,33(3):235-243,第3作者
  • 科技减灾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科技信息,2005,(22):124-125,第1作者
  • 湖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初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31(5):480-483,第2作者
  • 米粉稻稻米品质的化学调控研究,2005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交流,第1作者
  • Determinant of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in rice leaves under ambient air conditions. PHOTOSYNTHETICA,2005,43(2):273-276,第2作者
  • 米粉稻品质特性及加工研究进展,作物研究,2004,18(5):260-263,第1作者
  • 水稻产业经济问题研究,中国稻米,2004,增刊,第2作者
  •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水稻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与农作制度建设. 2004年09,第1作者
  • 科技促进水稻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科技进步与农民增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年08,第1作者
  • 超级稻上部叶片光合能力的研究.作物研究. 2004(2):68-71, 第1作者
  • 发展水稻产业经济的思考. 杂交水稻.2003,18(6):1-4, 第2作者
  • Use of Chinese hybrid rice with modified SRI in Guinea,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3,4(3):13-15, 第2作者
  • 超级稻稀植强化栽培技术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02,(6):19-22, 第3作者
  • 水稻剑叶取向对其光合功能的影响.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2,28(5):396-398, 第2作者
  • Comparison of som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s between two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differing in yield potential. PHOTOSYNTHETICA. 2002,40(1):133-137, 第2作者
  • 保得生物肥在杂交水稻的应用效果研究. 杂交水稻. 2001,16(3):45-46, 第1作者
  • 超级稻研究的背景与进展.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2,22(3):99-102, 第2作者
  • 两系杂交早稻生育前中期氮肥用量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1997(3): 第1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