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及水分管理研讨会顺利召开

                                 会议现场(易亚科摄) 

                                会后合影(易亚科摄) 

                              安江农校合影(易亚科摄) 

            张建华教授(左一)讲授杂交水稻起源史“野败”的发现(易亚科摄) 

  本网讯(农学院易亚科)为进一步探究水稻高产的分子调控机理,1018—21日我校农学院水稻生理生态创新团队组织在长沙和怀化召开了水稻栽培技术及水分管理研讨会。扬州大学杨建昌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杜太生教授、李思恩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梁建生教授、南京农业大学蒋明义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彭新湘研究员、内蒙古农业大学樊明寿教授等10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由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院长、国际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我校水稻生理生态创新团队PI张建华教授主持。 

  我校叶能辉教授代表团队分别从团队建设、人员结构、研究方向、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情况、论文发表情况和研究进展作了工作汇报,得到了莅临现场的专家一致肯定,认为团队发展初现成果、势头足。杨建昌教授提出,团队在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应该再接再厉,在材料应用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要将成果写在大地上。蒋明义教授认为,团队要进一步学习运用新手段、新方法,用现代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蒋明义教授作了题为《Abscisic Acid Inhibits Rice Protein Phosphatase PP45 via H2O2 and Relieves Repression of the Ca2+/CaM-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DMI3》、中国农业大学李思恩教授作了题为《滴灌对农田小气候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华南农业大学朱国辉教授作了题为《Nucleocytoplasmic Trafficking of the Arabidopsis WD40 Repeat Protein XIW1 Regulates ABI5 Stability and Abscisic Acid Responses》、山东农业大学刘鹰高教授作了题为《ABA处理影响拟南芥可变剪切及可变翻译的机制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张智胜副教授作了题为《水稻光呼吸乙酸—H2O2代谢调控机理研究》、我校孟栓博士作了题为《氮素分配调控水稻产量和逆境适应的机制》的报告。 

  专家团还前往怀化市安江农校考察杂交水稻发源地,参观了袁隆平院士和李碧湖先生旧居、实验楼旧址等,张建华教授在杂交水稻发源地现场讲学,讲述了杂交水稻起源史“野败”的发现等。 

此次水稻栽培技术及水分管理研讨会顺利召开,对我校水稻生理生态创新团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对水稻栽培技术及水分管理,特别是在ABA和光呼吸等方面调控水稻灌浆意义重大。 

  据悉,此次会议组织者——我校水稻生理生态创新团队自2016年引进以来,已获得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Plant Cell》、《plant Journal》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