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紫花苜蓿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常德西湖召开

  为促进南方草牧业发展,我校草学学科饲草学团队与湖南省老科协农业分会牵头,于624-25日在我校合作教学科研基地——常德市西湖区徳人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召开了 “紫花苜蓿高产优质栽培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项目研讨会。研讨会由湖南省老科协农业分会常务副会长王宇主持,中国老科协副会长、湖南省老科协会长、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力峰,省老科协副会长赵成瑜,省人大财经委原主任、原省农业厅厅长田家贵,省老科协农业分会名誉会长莫胜元,常德市老科协会长徐超文,常德市西湖管理区党委书记委龚霞波等出席会议。 

  625日上午,蔡力峰等一行首先查看了德人草业公司专业化牧草饲料青贮加工生产线,听取了企业负责人在草产品生产、销售方面的介绍;然后深入田间地头查看紫花苜蓿种植和机械收割情况,并就优质牧草的开发和利用与项目组专家进行了讨论和交流。随后,蔡力峰等参观考察了德人大草原、奶牛科普馆及乳制品加工厂,并召开了调研座谈会。 

  在调研座谈会上,德人牧业董事长魏仲珊对该公司苜蓿产业发展进行了介绍,我校草学学科张志飞教授对“紫花苜蓿高产优质栽培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项目进行了专题介绍,向与会人员汇报了近几年在南方紫花苜蓿高效栽培与利用上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与会专家莫胜元、黄永明等围绕该项目实施、发展前景、规划等依次进行了交流发言,田家贵联系农业生产实践及耕作制度改革对南方紫花苜蓿的科研、推广和产业化发展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蔡力峰在听取汇报后,对地方政府支持草牧业发展进行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德人牧业在饲草料种植、加工转化、流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紫花苜蓿种植加工产业的发展为全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紫花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是奶业和草牧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高蛋白饲料,我国苜蓿主要产区是陕西、甘肃、宁夏等北方地区,湖南地区鲜有种植。2015年,随着第一颗紫花苜蓿种子落根于常德西湖,张志飞教授团队与德人牧业、中国农科院麻类所等单位通过四年的科技创新与难题攻关,完成了南方紫花苜蓿第一个种植技术标准,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收获和加工,填补了紫花苜蓿在南方种植加工的空白,逐步打破了从国外引进优质高蛋白牧草的现状,形成了南方高蛋白饲草规模化利用。目前,紫花苜蓿已在西湖种植2000余亩,年产鲜草达到1.2万吨,平均鲜草亩产达到6吨,并建立青贮饲草料、干草料两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其种植面积还将继续扩大。 

  湖南省、常德市老科协相关负责人,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志刚,我校农学院党委书记周其林、项目组成员闫景彩副教授、曾宁波博士等陪同调研并参加座谈。 

 

             中国老科协副会长、湖南省老科协会长蔡力峰考察紫花苜蓿生产基地 

 

                  湖南农业大学草学学科领衔人张志飞教授作项目主题报告 

 

                             蔡力峰会长在调研会上发言 

 

                   农学院周其林书记与项目组专家考察牧草加工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