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农学院全校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奋斗目标,齐心协力,全面深化改革, 努力提高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一、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1)加强教学日常管理,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组织完成了2018276学生的毕业工作、2015274303学生的毕业论文开题工作、2019年应届本科生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工作,12位同学推荐免试攻读2018级硕士研究生,其中,4名学生被推荐为实施“3+3+3”本-硕-博连续培养对象,开展连续培养模式探索;配合教务处完成了高校专业审核式评估各项数据的采集,修订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植物生产类专业增开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等课程,优化了课程结构;强调重视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尽量减少调停课,加强教学微观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充分发挥学院督导组的监控和指导作用;实验室管理规范,本科教学运行正常。

2)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全力推进教学改革。组织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共获得国家级项目1,省级项目4项,校级项目2项,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项目13项;组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校级项目中期检查13项,结题2项;省级项目中期检查3项,省级项目结题3项。2018年度本科生发表论文9篇,获校级优秀论文5篇。

根据《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本科人才培养实施细则》的要求,构建了纵向延伸型知识结构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横向拓展型知识结构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务处联合组织了湖南农业大学第一届“作物学实验技能大赛”,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教育学院、植物保护学院等4个学院、13个专业共计40名学生参加竞赛;在浏阳基地组织开展实践技能大赛和科研技能大赛,形成了农学院本科生三大技能竞赛品牌。

3)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升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组织15名教师参加校级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分别获得“智慧教师应用研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和“混合式教学研讨会”培训证书;安排了2次公开示范课;配合教务处完成我院课程质量标准建设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和2018年度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工作。推荐1名教师参加全国作物学科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华中片区复赛;举办院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推荐1名教师参加校级竞赛;在我院承办的中国作物学会作物学人才培养教育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中,负责全国作物学科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决赛的组织工作。

4)教研教改成效突出。官春云院士牵头的“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与政策研究”取得重大进展,2018614日在《中国教育报》第六版整版发表题为“创新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机制”的教改论文;CCTV发现之旅聚焦先锋榜以《求实创新玉汝于成》于2018112425日进行了专题报道。在我院承办的中国作物学会作物学人才培养教育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上,官春云院士委托张海清教授作了题为《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专题报告,改革成果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组织2018年度教改课题的申报工作,共申报校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2项;组织教改项目的结题工作,其中校级项目结题15项,省级项目结题2项;官春云院士牵头的“作物学教师团队”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5)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教材建设方面,完成了南方粮油作物国家协同创新中心本科人才培养计划4部系列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实验室建设方面,在进一步加强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原有功能实验室的基础上,将原有1-224计算机室升级改造成数据分析实验室,承担生物信息学、组学及实验技术、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农村发展研究方法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将原有1-120原有规划设计室升级改造成作物信息技术实验室(1-303),承担规划设计综合大实验以及农村规划与设计、“互联网+”现代农业、作物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2018年添置教学仪器设备130万元,完善了本科实验教学中心的实训条件。基地建设方面,积极参与校内耘园基地建设规划设计;积极推进浏阳教学科研综合基地建设,建设用地和产权农用地征地工作进展顺利。

二、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

1)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组织开展学科评估工作,以评促建;组织召开作物学和草学学科建设专家研讨和专家咨询会议,进一步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明确学科建设重点任务,开展协同创新;举全院之力,整合各方资源,积极主动申报一流学科建设,占领学科发展的战略高地。作物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居B+类,进入全国前10-20%,超越2所、追平1所高校,较上一轮有较大进步;作物学入选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项目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截止到201810月,湖南农业大学先后有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作物学科是主要支撑学科;制订了作物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分层次培养和引进优秀青年人才,有计划派遣年轻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单位交流访学或培训,设立作物学开放基金项目扶植优秀青年教师,强化青年教师到科研生产第一线锻炼。新进施婉菊等10位博士,其中青年英才神农学者第一层次人才1人、神农学者第二层次人才8人。唐文帮评选为省121人才,黄敏评选为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雷东阳荣获“第十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有黄敏等4名教师晋升教授职称,王悦等2名教师晋升副高职称,8名教师晋升硕士生导师;先后选派黄敏等2名青年教师出国学习交流1年,10多名教师到国内进行培训和访学。全院专任教师中,获博士学位教师比例78.9%,外缘教师比例63.2%,具有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34.7%,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研究生教育工作

1)完成了2018135139硕士生、32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录取工作,2018年共毕业研究生105人,其中硕士96人、博士9人。完成了2018年推免生选拔组考工作,学院共接收6名推免生。组织完成了72名硕士、26名博士的开题工作。组织完成了120名学术型硕士和24名博士的中期考核工作,其中16名硕士、1名博士被推荐为中期考核优秀。88名硕士研究生、1215名博士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或学位论文答辩,3名博士完成毕业论文答辩。

2)积极开展研究生培养教育综合改革,组织申报省级教改项目1项,结题2项。推荐2018年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其中1篇博士论文、1篇硕士被推荐为省优。与隆平高科共建的隆平种业有限公司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被评选为国家级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特色基地。申报省级创新实验项目5项,结题7项。

3)研究生学术活动节共举办学术活动45场,获得湖南农业大学第四第四届研究生辩论赛冠军。组织研究生参与了2018年“博士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并提交了调查报告与活动总结。申报科研成就奖论文41篇,成果2个,其中SCI论文7篇。

4)评选国家奖学金11人,贫困奖学金13人,农科类奖学金138人。博士学业奖学金45人,硕士学业奖学金288人,干部奖学金13人。省优秀毕业生4人,校优秀毕业生1人。校五四优秀学生干部4人,校优秀团干4人。离校就业率达到90.6%,年底就业率达到93.88%

四、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

1、科技研究与平台建设

组织了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的申报工作,全年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50项,其中,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立项 5 项;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0余项;省重点专项1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个,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申报22项,学校立项推荐12项,获得学校双一流重点建设项目2项,校科技处重点培育项目2项。截止到1217日,纵向项目到帐经费共计3642.235万元;横向经费705.81万元;两项合计4348.045万元。

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地厅级一等奖励1项;鉴定科技成果7项;申报省级科技成果奖励7项,初评拟获得省级奖励2项。申请发明专利50项、实用新型21项、外观设计2项;授权外观设计授权2个,申请软件制品10项,获得证书6项。全年组织召开水稻、油菜、玉米等科技现场评议和观摩会议10余个;全年发表论文245篇,其中SCI论文31篇;出版教材、专著14部,审定农作物品种10个。

加强了水稻栽培生理、水稻抗性育种、油菜分子育种3个创新团队的实验室建设。申报了农业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和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项目,完成了省科技厅对学院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年终考核,学校对5个科技创新平台的年度考核工作;推进了共享平台大型仪器设备收费制度,加强了平台管理制度建设,实验室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2、社会服务

1)在职农业硕士:组织安排完成了1人的中期考核工作;15人(上半年9人、下半年6人)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以及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自查任务。

2)自考与函授:完成了4月份和10月份统一考试的报考、命题、组考、评卷工作;20187月份和20191月份点考的报考工作(上半年25科次,下半年57科次);4人的毕业审档办证工作;农学专业(专升本)培养计划和考试计划的修订工作;完成了函授遗留问题1人的毕业办证工作,至此,函授所有遗留问题已全部解决;完成了继续教育学院校本部和省农广校函授农学专业(专升本)共计576人的教学师资、毕业论文指导及答辩教师的选派安排工作。

3)技术培训工作: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办公室组织在安仁县和新化县成功举办“三区”科技人才稻作提质增效生产技术培训班,共培训学员164人,到位培训经费25万余元;完成了继续教育学院扶贫培训跟踪服务任务,到位服务经费10万元。学院老师在全省各地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比如邹应斌、黄敏教授依托省农业和农村厅粮油处组织了机插稻水肥一体场地无盘育秧技术现场培训,从1010日到27日连续举办了18场培训,培训大户与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黄璜教授在全省各地进行了多场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培训,唐启源教授为全省各地大户培训再生稻生产技术,为我省粮油作物提质增效节本新技术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4)技术服务:4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获得良好以上定性评价,三区科技人才8人,万名工程29人,省级科技特派员4人。

五、学生工作

1、坚持多管齐下,加强学风建设

加强领导,构建齐抓共管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重视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开展了一系列以学生为主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优良学风;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学风建设迈上新台阶。在2017-2018学年全校学风建设考核中学院考核等级为良好,学院学风文明督导队在考核中多次排名第12017级农村区域发展2班被评为校级学风建设优秀班集体。2015级植科1班瞿媛同学荣获校级“十佳学习之星”。

  1. 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组织学生赴花垣县新科村开展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组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我院学生获省级科创项目立项4个,校级立项2个,团委立项4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立项14个。在第四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我院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获校三等奖3个,“初创组”二等奖1个;在全国农学院协同发展联盟华中片区大学生农业创新创业大赛中,我院在“创新组”获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创业组”三等奖1个,优秀奖2个。在学校“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中荣获作品一等奖,组织二等奖。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在“立德修身,诚信为本”主题教育活动中,我院2名同学获得全校主题征文一等奖、省级二等奖。在“团支部风采大赛”中,我院2017级农发2班成功闯入决赛,并获得二等奖。在“五四”表彰大会上,我院2016级春耘班团支部被评为校级红旗团支部,2016级农学四班团支部、2015级春耘班团支部被评为校级先进团支部,47人被评为校级优秀团员,27人被评为校级优秀团干,31人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5人被评为校级优秀青年志愿者。学院荣获“求强”就业创业活动教育先进单位。与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了“情系湘农,携手奋进新时代”迎新晚会。

  1. 做好评奖评优、贫困生认定和帮扶等工作

共评定出37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更新了贫困生档案。2人获国家奖学金、44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348人获国家助学金、6人获深圳校友奖学金、1人获守一奖学金、132人获校级优秀奖学金,学院发放奖助学金共计90.95万元。3个班级被评为校级优秀班集体,17人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标兵、84人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42名同学被评为“院级优秀毕业生”,13名同学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生”,11名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2名同学被评为省级“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选派7名本科生出国留学半年。共评定出37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更新了贫困生档案。

  1. 新生招生、毕业生就业创业形势喜人

学院共招收370名本科新生,本科毕业生276人,初次就业率达到92.03%,初次签约率达到81.52%。其中123人考取了包括中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考研率达44.57%,较去年上升10个百分点,位居学校第二。

六、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1、明确班子分工,突出政治核心。 党委坚决落实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坚持党委、院学术委员、院行政共同参与讨论和决定学院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落实党务公开,通过学院党政酝酿协商机制、集体领导机制、工作责任机制,使学院形成党委政治核心,党政联席会和学术委员会决策中心,院行政指挥中心。

2、重视理论武装,学习落点到位。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工作,坚持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全院党员教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引导党员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安排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坚持院班子联系支部、教学基层组织和学生班级制度,深入基层联系服务师生,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廉政细则,建立健全谈话提醒、督促纠正工作机制,坚持纪检委员参加学院重大事项监督,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明确班子分工,突出政治核心。 党委坚决落实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坚持党委、院学术委员、院行政共同参与讨论和决定学院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落实党务公开,通过学院党政酝酿协商机制、集体领导机制、工作责任机制,使学院形成党委政治核心,党政联席会和学术委员会决策中心,院行政指挥中心。

2、重视理论武装,学习落点到位。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工作,坚持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全院党员教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引导党员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安排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坚持院班子联系支部、教学基层组织和学生班级制度,深入基层联系服务师生,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廉政细则,建立健全谈话提醒、督促纠正工作机制,坚持纪检委员参加学院重大事项监督,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4、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定期研究党员发展工作,组织全院两百多名166名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参加党校学习,为每名发展对象党校结业的入党积极分子指派了培养人,定期汇报自身情况。全年学院共发展学生党员59名,46名学生预备党员完成转正。将党支部工作融入教学、科研、育人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中,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涌现了唐文邦、黄敏、张桂莲、张政乾等一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

5、抓好群团统战促稳定,凝聚合力促发展

积极开展学院工会活动,在学校体育运动节、教工男子篮球赛等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学院获教工组优秀组织奖;农学系学院工会小组被评为年度校级“模范职工小家”和工会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先进工会小组。组织召开了党外民主座谈会,广泛征求党外人士对学院发展的意见。坚持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了团组织凝聚服务青年作用,开展了“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开展了、迎新晚会、学风推荐会学风建设、园区文化艺术节、心健放映展、关工委主题教育、青年典型报告会团支部风采大赛、本硕博篮球联赛等一系列活动。学院集体慰问病丧职工和家属20余次。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职工身心健康,体现了组织的关心,增强了全院教职工的凝聚力。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国家级杰出人才偏少,中青年教师中在全国有影响的学术人才欠缺,出现人才断层现象。

2.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生高水平论文数量有限,参加各类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交流和竞赛偏少。

3.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主持国家重大课题数量偏少,SCI论文尤其扩展版ESI高被引论文数量少,国家级科技奖数量偏少。

4.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本科生实验示范中心还未建立,本科教学实验室和现有科研平台建设有待完善,教学科研综合基地建设严重滞后。

5.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创新。学院的管理体制与新的形势发展有一定距离,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与引进制度等有待优化,目标管理考核、绩效与人才评价等制度均有待完善。

 

2019年工作计划

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作物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深化学院综合改革,进一步推动学院学术水平、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1、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学科专业特色,攀登学科专业高峰。

2、加大中青年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实现国家级杰出人才的新突破。

3、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专业审核式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创建专业特色和品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升学率和就业质量,实现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

4、加强科研资源的整合,建立团队创新驱动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打造目标明确、方向清晰、任务牵引的高水平创新团队;结合学科建设和国家、地方的实际需求,打造科研全产业链条,进一步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库;以科研团队为基石,以重大项目库为依托,积极对接国家重大专项;大力提倡协同创新,培养科技大成果。

5、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以交流找不足、以交流促发展、以交流扩大影响,努力提高师资国际化和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

6、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学科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带动师德师风,推进学术道德规范、教师师德规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学生行为道德规范,塑造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引导教师潜心治学、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励志勤学、修德笃行。

 

                                           农 学 院

                                        20181224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