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介绍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农村区域发展 修业年限4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发展历程:湖南农业大学于2010年开设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于2011年正式招生,是湖南省内开设本专业的唯一本科高等学校学校。本专业依托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级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的强劲支撑,开展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雄厚的办学实力和水平。 

  办学定位:本专业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和现代农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培养标准,遵循人才培养向综合化和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教学规律,根据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人才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专业知识深厚扎实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培养“懂生产、会经营、善管理、能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学科依托与专业成就: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依托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依托国家“2011计划”项目“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开办“春耘现代农业实验班”探索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利用隆平高科等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农学院建立的一批校内外实习基地,培养适应国际、国内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专业特色:探索“借助管理平台、彰显农科特色、突出文理渗透、实现综合发展”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对接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懂生产、会经营、善管理、能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依托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用“2+1+1”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将四年教学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识教育基础阶段,学生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同时开展部分技能训练,了解专业内涵;第二阶段为专业基础学习阶段,学生用1年左右时间完成专业主干课程学习,掌握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第三阶段为专业课程与实践技能学习阶段,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全程采取导师制,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学生毕业后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通过辅修,可同时获得适应兴趣需求的第二学位,优秀学生可以被免试推荐研究生继续深造。 

  【师资力量】 

  师资总体情况: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师资队伍是一支社会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相关专业知识功底深厚,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科研师资队伍。现有的12名专职教师中,50岁以上4人(约占33%),40—504人(约占33%),40岁以下4人;形成了“以老带中,以中促青”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团队的梯次结构。 12人中全部拥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同时,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 

  本专业部分高级专家: 

黄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方稻田作物多熟制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之多熟制作物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团队PI。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项。主编学术专著4本,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唐剑武,博士,湖南农业大学“神农学者”讲座教授,1988年考入北京大学。1995年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同年作为优秀毕业生留北京大学任教。1999年获美国全额奖学金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攻读博士。2003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做博士后研究。现在明尼苏打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任研究员。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环境咨询专家,参与编写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教材《环境规划学》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现在美国专业从事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研究并任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崔国贤,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土壤肥料岗位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苎麻育种与栽培、植物营养生理与抗逆生理, 以及覆盖旱作水稻生态生理等。曾主持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承担科技部“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麻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课题中“优质麻类专用品种与加工技术”专题、农业部引进项目(948项目)、省农业综合开发办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省计委、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的研究,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高志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独立学会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庭院经济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全国妇联特聘留守儿童问题专家,农业部特聘休闲农业专家,长期从事生态学、农村社会学和农业发展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20项,发表学术论文79篇,出版专著15本,获得国家级、省级成果奖励8项。 

杨瑞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7月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后留校分配在湖南农业大学从事教学及苎麻科研、推广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项目、省科技厅项目等课题,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麻类现代技术体系麻类营养与肥料岗位专家项目、农业部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推广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为主研究人员获国家发明四等奖一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校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选育苎麻新品种3个,获国家发明专利四项,副主编著作1本,发表科研论文40多篇。 

  【课程及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农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 

  主要课程: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业推广学、农村行政管理、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现代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专业认知实践、农村文化认知实践、“六边”综合实习、现代农业企业管理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教学条件】 

  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区域规划设计技能训练、社会调查、企业考察、实习实践等主要依托学校校内的规划设计实验室、耘园、标本园和校级教学实习基地2个。本专业在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隆平高科、黄龙洞投资有限公司、湖南田园牧歌有限公司等机构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技术管理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奖助学金】 

  学生可以获得的奖助学金主要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优秀学生奖学金、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校友分会奖学金、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校友分会助学金、湖南农业大学北美校友会奖学金、深圳校友助学金、轩辕种子助学金、郴州校友助学金、2004级农学与草业科学校友奖学金、2004级植物科学与技术校友奖学金、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校友分会奖学金等。此外学生参加导师科研可以获得助研补助等 

  【就业与深造】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为读研深造、考取国家公务员和企业从事相关的市场策划、经营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就业形势好,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其中考取硕士研究生比率为30%,考取的学校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暨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就业单位多为乡镇机关单位、行业内知名企业等。 

  【春耘现代农业实验班】 

为推进本科生多元化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面向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开办“春耘现代农业实验班”,加大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力度。 

  支撑项目: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培养机制改革:采用“三段二双”协同培养机制,其中,“三段”是指全学程分为2年课堂学习为主、1年中心实训为主、1年企业实践为主;“二双”指双元制(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行业导师)。 

  培养过程改革:第一,实行全程导师制;第二,采用小班化教学,强化个性化、国际化教育教学改革;第三,积极探索讨论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改革,全面推进翻转课堂、MOOCs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激励机制:除享受湖南农业大学本科生的所有待遇以外,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另为实验班学生提供5000//生的专项经费支持,设置以下激励项目:优秀生源奖、学年综合奖学金、外语学习专项奖学金、科技创新专项奖学金、研究性学习经费资助等。 

  【校友风采】 

牛婷玉,中共党员,20156月毕业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校期间通过CET-6、湖南省计算机二级(VB)、国家计算机二级(C语言)、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等资格证书,多次获得“校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志愿者”、“校级三好学生标兵”、“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2015年推免至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就读研究生,在读研究生时获得一等奖学金主要从事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参与导师多项课题研究。 

朱婷,中共党员,农村区域发展专业2011级学生,于2015年考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本科期间,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荣获“校级三好学生”称号。研究生期间,参与了导师组织的“宁夏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调研活动和“农地改革背景下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产权制度和土地流转”等课题研究。 

金文博,农村区域发展专业2011级学生。20156月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要从事面源污染和氮磷迁移研究,参与导师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完成了磷素好养堆肥试验,并测验了全磷、三种浸提剂浸提的速效磷和四级有机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