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971月,由原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室和水稻生理生态研究室合并组建而成。现有水稻遗传育种、水稻栽培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员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正高职称人员7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人、副高职称人员2人、中级职称人员2人。现有1350 m2的科研大楼一栋、200 m2的大型人工气候室一个、1000 m2的海南南繁住房一栋;80亩的校内试验基地、1000 m2的网室、海南有25亩租赁30年的新品种选育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毕业论文科研用地。

近年来在水稻育种、栽培及杂交制种领域取得较大突破,已有21项成果获国家或省部奖励,其中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选育及种子生产新技术” 2012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独立完成单位); “超级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996的选育与应用” 2011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单位); “超级杂交稻“三定”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持单位);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选育及应用基础研究” 2009获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独立完成单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育成及应用技术与理论基础研究” 2007年获国家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独立完成);“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合作,第二完成单位); “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开发” 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第二完成单位);“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288的选育” 1998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亚亚种间超高产杂交中晚稻组合汕优198的选育”1999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香优80的选育” 200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水稻快速清茬免耕栽培技术研究及物化产品应用” 2003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水稻旺根壮杆重穗栽培法研究” 1999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两系杂交水稻高产保纯制种技术研究” 1998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审定水稻品种(组合)67个,其中不育系12个;两系杂交水稻组合35个; 三系杂交水稻组合15个;常规品种5个。审定品种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作物栽培制种中的光周期控制技术”、“水稻可视化生长模型及专家系统”、“作物复种的免耕直播技术”、“一种利用两系法生产杂交早稻种子的方法”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一季加再生冷水串灌繁种技术”8项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

近年已完成国家及省级重点科研项目50多项,目前承担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SCI 30多篇;一级学报50多篇。出版专著8部。已培养博士16人、全日制硕士36人;目前在读博士生10人、全日制硕士28人;每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30篇。

 

主要获奖成果(21项):

12012年“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选育及种子生产新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独立完成单位)

22011年“超级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996的选育与应用” 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单位)

32010年“超级杂交稻“三定”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持单位)

42009年“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选育及应用基础研究” 获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独立完成单位)

52007年“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育成及应用技术与理论基础研究”获国家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62001年“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合作,第二完成单位)

72002年“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第二完成单位)

81998年“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288的选育”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单位)

91999年“亚亚种间超高产杂交中晚稻组合汕优198的选育”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单位)

102000年“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香优80的选育”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单位)

112003年“水稻快速清茬免耕栽培技术研究及物化产品应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单位)

121999年“水稻旺根壮杆重穗栽培法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研究)

131998年“两系杂交水稻高产保纯制种技术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校内合作研究)

141997年“早稻新品种湘早籼17号选育”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单位)

151997年“光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与育种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合作单位)

161997年“水稻苗情动态计算机模拟”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单位)

171998年“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生态实用性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单位)

181996年“新型作物抗衰老剂谷粒饱的配制作用机理及应用技术”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单位)

191999年“高粱DNA导入水稻的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合作研究)

201999年“优质丰产晚籼品种湘晚籼8号的选育”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主持单位)

212000年“饲用型三系杂交水稻威优56的选育”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主持单位)

 

在研的主要课题:

目前共承担国家及省级各类科研课题40余项,主要有:

1陈立云主持,株两优4026H518双季稻亩产1100公斤的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国家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0-2012年;

2)刘建丰主持,低风险籼型两用不育系创制与应用,国家863计划重点课题,2010-2012年;

3)陈光辉主持,长江中游南部(湖南)双季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国家支撑计划项目,2011-2015年;

4)邹应斌主持,中国地方香稻香味物质形成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2012年;

5)邓化冰主持,籼稻开花期耐冷主效QTL的精细定位与克隆,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2012-2014年;

6)肖应辉主持,水稻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47 Pi48 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1-2015年;

7)张海清主持,安农标810S淡黄叶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2012年;

8)肖应辉主持,水稻耐热主效QTL 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2012年;

9)邹应斌主持,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07-2015年;

10)陈立云主持,长江中下游稻区超级早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农业部重大专项,2006-2013年。

 

审定品种(67个)

1)不育系10个:康201S2001年湖南省审定)、316A2002年湖南省审定)、C815S2004年湖南省审定)、9771S(2005年湖南省审定)P88S2005年湖南省审定,第二完成单位)、龙S (2009年湖南省审定)、金镶玉A (2011年湖南省审定)S (2011年安徽省鉴定)、帮191S (2011年湖南省审定)、耘9S(2012年湖南省审定)Z236S2014年海南省审定)、创5S2014年海南省审定)

2) 两系杂交水稻组合31个:培两优2881996年湖南省审定)、培两优余红(1998年湖南省审定)、培两优5002002年湖南省审定)、两优2932005年湖南省审定,2007年国审,第二完成单位)、两优3892005年湖南省审定,第二完成单位)、陆两优9962005年湖南省审定、2006年国审)、C两优872007年湖南省审定、2009年浙江省审定)、C两优3962007年湖南省审定,2009年国家审定)、C两优44182008年湖南省审定)、C两优44882008年湖南省审定)、C两优3432008年湖南省审定、2010年国家审定)、Y两优5992008年湖南省审定)、C两优5132008年湖北省审定)、C两优11022008年湖南省审定,第二完成单位)、C两优7552009年湖南省审定)、株两优40242009年湖南省和国家审定)、C两优6082009年国家省审定,第二完成单位)、C5012009年湖南省审定,第二完成单位)、株两优40262010年湖南省审定)、C两优2552010年湖南省审定,第二完成单位)、C两优341562011年湖南省审定)、陆两优40262011年湖南省审定)、C2772011年湖南省审定,第二完成单位)、C两优9号(2012年湖南省审定)、陵两优40242012年湖南省审定)、龙两优0312012年湖南省审定)、龙两优9812012年湖南省审定,第二完成单位)、C两优6512012年湖南省审定,第二完成单位)、 C两优11462012年江西省审定,第二完成单位)、C两优7号(2013年湖南省审定)、C两优2662013年湖南省审定,第二完成单位)、C两优2482013年湖南省审定,第二完成单位)、C两优3862014年湖南省审定)、C两优2482014年湖南省审定,第三完成单位)、龙两优13032014年湖南省审定,第二完成单位)、

3) 三系杂交水稻组合15个:新香优801997年湖南省审定)、威优561997年湖南省审定)、威优1981997年湖南省认定)、汕优1981998年湖南省审定)、金优1981999年湖南省认定)、威优2881999年湖南省认定)、T2592003年湖南省审定)、三香优5162005年湖南省审定)、T1802005年湖南省审定)、T1152006年湖南省审定)、三香优7862006年国审)、H1592010年湖南省和国家审定)、H5182010年湖南省、2011年国家审定)、资优0722010年湖南省审定)、H6362011年湖南省审定)

4) 常规品种5个:湘晚籼8号(1998年湖南省审定)、湘早籼17号(1999年湖南省审定)、湘早籼28号(1999年湖南省审定)、湘早籼33号(2001年湖南省审定)、湘早籼44号(2007年湖南省审定)

代表性学术专著:

1)陈立云等,《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2012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邹应斌, 夏胜平著. 超级稻三定栽培理论与技术,2011年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3)邹应斌主编.水稻生理生态与栽培技术研究,2011年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4)邹应斌, 夏胜平著. 超级杂交稻三定技术,2010年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5)《种子生产原理与技术》,陈立云主审,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6)《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理论与技术》,陈立云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7)《双季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邹应斌主编,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

8)《中国野生稻与稻的远缘杂交》,伏军、徐庆国编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

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代表性论文如下:

1)陈立云等,Practices and Prospects of Super Hybrid Rice Breeding. Rice Science,2007,14(2):71-77

2)陈立云等,Mechanism of Sterility and Breeding Strategies for Photoperiod/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Rice Science,2010,17(3):161-167

3)陈立云等,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思与行. 中国水稻科学,2010,24(6): 641-646

4)肖应辉等,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ssociated with Seed Set under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at The Flowering Stage in Rice (Oryza sativa L.). Euphytica,2011,178: 331-338

5)邹应斌等,Impact of temperature changes on early-rice productivity in a subtropical environment of ChinaField Crops Research, 2013, 146 : 10–15

6)邹应斌等,No-tillage and direct seeding for super hybrid rice production in rice-oilseed rape cropping system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11: 278-286

7)邹应斌等,Significance, progress and prospects for research in simplified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for rice in China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2011, 149, 487-496

8邹应斌等,Effect of tillage on soil and crop properties of wet-seeded flooded riceField Crops Research, 2012, 129: 28-38

 

指导的博士、硕士生和本科生情况:

     已经培养博士30人、全日制硕士81人;目前在读博士生12人、全日制硕士62人。指导的博士生何强“制种零风险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育成及应用基础研究”和唐文帮“水稻超级亲本概念的提出与超级杂交稻组合选配”分别荣获2004年和2006年长沙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每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30篇。